■ 西洋鏡
  回顧近十年的東亞關係史,安倍晉三一定不能落下,這個曾扮演日本與周邊關係“拯救者”角色的日本首相,在2012年再度執政後卻成為東北亞“麻煩製造者”。他及其領導的自民黨一系列右傾舉措,讓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跌入冰窟,更讓日本和平憲法“岌岌可危”。
  當然,日本這樣的變化,說是安倍一人之功,他也承受不起。日政府右傾背後,更有國內圍繞和平憲法思潮博弈的大背景。
  日本當前憲法是二戰後盟軍制定,因第九條著名的“放棄武力”條款,又被稱為和平憲法。多年來,日本保守政客一直試圖修憲,最主要就是突破這個第九條的限制。但另一方面,和平憲法也一直受到許多愛好和平的日本國民支持。
  支持修憲者主要認為:1、和平憲法是美國強加給日本;2、日本已完成戰後重建,應享受“正常國家”待遇;3,當前東亞局勢令人不安,需要修憲加強軍備。然而,和平憲法真是強加給日本的嗎?制定憲法的固然是美國人,但這部憲法確實受到很多日本人歡迎。可以說,二戰後,飽受戰爭之苦的日本人通過這部憲法寄托了對民主和平的嚮往。和平憲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再造了戰後日本人的精神面貌。直到今天,仍有很多日本國民為擁有這部憲法而驕傲,政界不僅有多個黨派擁護和平憲法,民間更有為數眾多的護憲組織,甚至有民眾一直努力推動為和平憲法申報諾貝爾和平獎。
  所謂“正常國家”也大有問題。把擴軍作為正常國家的必要條件,無疑是一種為保守政客及民族主義者“量身訂製”的思維。迴首戰後日本發展,讓大多數民眾受益的顯然不是保守政客夢寐以求的“強大軍備”,而是輕軍事、重經濟的國家理念。
  至於現實層面,對周邊的“不安”是修憲派最大說辭。所謂“不安”指向的對象,無疑是朝鮮和中國。曾經和一個日本人談這個問題,他說,中國軍事力量讓日本人感到“威脅”,所以才會支持修憲。我回答,這真是多餘擔心,中國人並不想打仗,而這名日本人也頗感好笑地反問,難道日本人想要打仗嗎?
  這段對話只是一個“孤例”,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能折射中日國民之間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——彼此不瞭解、不信任“建構”出威脅感。而這種國民心理,也成為日本保守派得以活躍的重要背景。最近幾年,中日兩國機構做過不少對對方好感度的國民調查,結果都不樂觀,也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。
  而護憲派主要的觀點是:1、修憲可能讓日本再次走向戰爭;2、憲法體現的和平主義精神是文明發展方向,應堅持和弘揚。
  客觀而言,第一個觀點略顯單薄,這也是不少日本年輕人無法理解和平憲法存在意義的重要背景。經歷過戰爭的人深知戰爭可怕,但對於沒有戰爭經驗的人來說,無異於紙上談兵。必須指出,當今日本雖然發動戰爭的可能性不大,但戰爭的土壤並非不存在,在日本保守派的言論里,已能讓人聞到危險的氣息。如今,日本有戰爭體驗的人已經越來越少,他們傳遞給日本年輕一代的不僅僅應是戰爭的可怕,更應該是那些如今仍可能催生戰爭與仇恨的東西。只有把過去和現在建立起聯繫,戰爭體驗才能跨越世代發揮作用。但是,在這方面,日本護憲派做的工作還不夠。
  相比而言,第二種意見更具現實意義,即從積極角度宣傳護憲。有日本學者曾說,猶太人把大衛之星作為以色列國旗,將其升華為民族驕傲的象徵,如果說日本也存在同樣的東西,那絕不是強大軍力,而是憲法九條。這名學者期待日本民眾通過對和平憲法的支持和理解,將其內化為民族精神的內核。在這種精神下重建的國家,才是一個真正值得驕傲的國家。但遺憾的是,這種理解遠還沒在日本國內成為共識。和平憲法仍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日本對反省戰爭和不再侵略的保證,是歷史遺產。
  這種對和平憲法的消極“建構”,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日本右翼所利用,他們把和平憲法鼓吹為日本要甩脫的“枷鎖”,“有效”地刺激了日本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,並加以利用。在此背景下,才有了安倍第二任期的“變身”及其推動的日本右傾高潮。
  □夏雨 旅日媒體人  (原標題:日本右翼的修憲“騙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k54okdw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